“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决策的迅速性至关重要”。汤姆·林奇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最关注的领导力关键词。
自他4年前接掌这家全球最大电子汽车巨头、全球500强公司以来,无论是对原有庞大业务版图的分拆,还是坚持在新兴市场独资设立生产基地,目的只有一个:高效决策。
追求高效的压力,让这位身形高大的职业经理人更加精力旺盛。坐在记者对面的他,风趣幽默,脸上时刻挂满笑容,不时用一口标准美式发音和我们开着玩笑。
就像泰科电子这家大公司的性格一样,汤姆·林奇平时为人低调,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但这家老牌的电子企业,业务却做得很大。
像许多美国职业经理人一样,汤姆·林奇的职业路径看上去一帆风顺,在多个大公司担任高管,并见证了美国电子工业的兴衰。
2004年9月,汤姆·林奇正式加入泰科国际(泰科电子原来的母公司),担任泰科工程产品和服务(TEPS)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工业阀门及控制器制造商,2005年销售收入为$65亿美元。
在加入泰科之前,他曾担任摩托罗拉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和摩托罗拉个人通信分部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前,他还担任过集成电子系统分部的总裁,该分部的汽车业务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在摩托罗拉之前,汤姆·林奇是通用仪器公司卫星及广播网络系统分部的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汤姆·林奇于2006年1月被提升为泰科电子公司首席执行官。
在汤姆·林奇执掌泰科电子期间,整个泰科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此之前,泰科国际是一家巨型企业,在此前十分热衷于并购,并形成了一个业务横跨各领域的超级王国。
在分拆之前,泰科电子一直是整个泰科系中运转最为良好的资产之一,收入约占整个集团的三分之一,但泰科电子和整个泰科系中其它企业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业务关联。
在经历最近十年的疯狂并购,公司吞下了诸如AMP、PotterandBrumfield、朗讯电源系统和其他的公司。然而过去十年,由于竞争加剧和边际利润降低,降低成本一直是困扰泰科的问题。当时的泰科电子并没有从集团管理层得到太多有力协助。
“很明显地,我们的业务部门之间相对独立而且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如果我们拆分开立出来将对各自的发展有更好的规划,比如我们泰科电子分出来后就可以自己做主。”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汤姆·林奇曾这样评价公司的分拆事件。
在此之后,泰科电子在汤姆·林奇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稳健成长的道路,目前泰科电子和其它由泰科国际拆分出来的企业之间已经见不到太多的关系。
在汤姆·林奇的领导下,泰科电子开始控制自己的胃口,不再轻易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转而在主营业务电子领域深耕,尤其是善于开拓中国市场这样的新兴市场。
“在近几年,我们花了大力气去开拓奇瑞、比亚迪这样的本土整车厂成为我们的客户,现在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汽车业务在中国增长很快。”汤姆·林奇得意地告诉记者,正是在几年前前瞻性地抓住了中国本土的一些汽车客户,使该公司在金融危机中获得了更多的订单,“这是其它一些跨国公司没有做到的”。目前,泰科电子在华仅汽车电子一项收入就高达5亿美元每年。
与此同时,由于在海外市场信任本土管理团队,泰科电子的海外业务获得了更好的拓展。在采访中汤姆·林奇告诉记者,他近年来一直对其中国管理团队高度信任,并授予了较多的权力,这也是该公司在中国业务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
不过,相比起一些汽车行业中的外资企业在华被迫选用合资的形式,汤姆·林奇更倾向于在中国使用独资公司——目前泰科在中国的16家工厂,几乎都是独资的形式。
汤姆·林奇向记者透露,对自己的海外业务进行充分控制是他想要的结果,选用独资能保证这一点。他表示庆幸自己所处的行业没有政策管制,被要求一定要合资。
上一篇:不单是EV——日产的环境及安全技术
下一篇:汽车电子的下一个增长点:无线充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