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中国很多整机企业还是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中去,但是现在……”。不知从何时起,谈及“创新”这个话题时,人们已没有了当初的亢奋,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无奈。郑力是NEC电子大中国区副总经理,商场上多年的摸爬滚打,你从他的脸上已读不出任何东西,但面对电子工程世界,谈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时,却分明可以看到那丝忧虑。
不可否认,当满腔的澎湃激情已散去,对于几年前高歌猛进的中国IC企业,创新之路如今显得尤为艰辛。然而,最痛苦的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停滞不前。拥有旁观者和局内人双重身份,郑力也在苦苦思索,答案似乎找到了,又似乎没找到。
不进反退?
本土IC企业设计出的芯片尺寸比可以NEC的小很多,但是却出不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核心技术。的确,设计出比别人小很多的芯片和开发出个在电源管理上比较特别的特性并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立足于全球市场的国际企业,我们需要的是犹如更新换代式的核心技术。
也许本土IC企业就如同其创始人一样,具备了太多的工程师的气质,希望通过某个技术来赢得市场,而却因此耗费太多的精力,忽略了把价值的创造放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忽略了突破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抓住市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原因?机制、技术保护、知识产权……这些是大家常看到的总结出来的一些原因,但郑力认为都不是,“因为这些公司很多也是注册在国外,领头的也是来自硅谷等地,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他们其实是可以解决的。所以至今我还没有得出来一个原因出来。”
“也许是跟我们的大环境有关,我还没有想得很充分”。在郑力看来,中国整体电子产业它对自主创新的追求不是很深刻,整个中国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更容易急功近利,想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不愿做需要一定时间、相当投入的核心技术的开发。
上一篇:硅晶原料供应增加 太阳能板厂商面临新压力
下一篇:三巨头齐发三季报:芯片代工业面临冬天